外媒:中国新型海上平台提升两栖战力
具备临时码头功能,能够最终靠一个或多个支撑平台连接到其他船只,使作业更稳定。外界一致认为,这些装备的研发,可能是为提升两栖作战支援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在军民融合领域的进一步探索。
从最新视频来看,三艘千斤顶驳船已经部署在一片尚未确定的海岸上,显示出中国在海上运输与后勤保障能力方面的新进展。
与此同时,卫星图像显示,广州某造船厂建造的三艘千斤顶驳船已完成交付,另有三艘仍在建造中。美国安全中心(CNAS)研究员汤姆·舒加特在分析后表示,这些驳船在3月9日之后离开了造船厂。他还注意到,虽然相关拖船开启了自动识别系统(AIS),但驳船本身未发出任何AIS信号,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这些船只的行踪可能不希望被公开监测。这种做法并不罕见,过去中国在大型军演中使用的民用渡轮也曾采取类似方式。
这种新型千斤顶驳船具备快速部署海上临时码头的能力,其最大的作用包括:提升海上运输效率:在没有固定码头的海域,可以为大型船只提供临时装卸平台;扩展后勤补给范围:可以在更深水域搭建临时通道,使物资运输灵活性更好;增强远洋作业能力:在受损或未开发的海岸线上,驳船能够给大家提供稳定的登陆支持。
此前,有专家推测这些驳船可能会被独立使用,以搭建不同规模的海上通道。但最新的影像显示,三艘驳船已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约850米(930码)长的海上通道。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它们能更深入海域,与大型运输船对接,实现更大规模的物资转运。
类似的临时码头系统在国际上并不罕见。例如,美军近期曾在加沙地区使用浮动码头加快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运输,但由于恶劣天气,该码头一度受损。而中国的新型驳船系统则采用了更稳定的千斤顶支撑结构,可以有效提升抵御恶劣海况的能力,并增强运输效率。
在军事历史上,二战时期的“人工港”(Mulberry harbors)是著名的临时码头系统,用于支持大规模部队和物资的快速运输。如今,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也非常关注。事实上,中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探索类似的海上运输方式,并结合民用渡轮、半潜船和特种驳船来完善其海上投送体系。
2023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也特别提到,中国正在通过民用船舶与军用装备结合的方式,优化两栖作战支援能力。独立的中国海事研究所(China Maritime Studies Institute)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可能正探索利用浮动码头技术,突破传统港口限制;这一能力可以在未来增强海上运输的灵活性,并可能在不一样的地区派上用场。
近年来,外界对中国未来可能采取的海上行动展开了各种讨论。其中,有分析认为,类似的海上作业平台不但可以用于海上补给和战备支援,也可能被应用于南海的岛礁建设。此外,在自然灾害救援等非军事任务中,这种临时码头技术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千斤顶驳船的研发与测试并不代表即将进行某种特定的行动,但它确实展示了中国在海上运输与后勤保障方面的技术突破。未来,这类装备可能在海上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国际救援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逐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海洋事务中的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在军民融合技术上不断探索,以提升综合国防实力,同时也增强了民用海上运输的能力。千斤顶驳船的最新动态表明,中国正积极构建一套灵活的海上作业体系,无论是在军事保障、海上物流,还是国际救援任务中,这一技术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未来更多相关装备的建造和测试,我们大家可以期待,中国在海洋领域的技术创新将继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为未来的海上运输、远洋补给以及应急救援提供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原文完)
早在二战期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就遇到了一个重大挑战——如何快速建立补给基地,以支撑大规模部队的推进?盟军的解决方案是“人工港”。他们设计并建造了两个临时人工港,由浮动混凝土船体、钢铁支架和浮桥组成,使大量坦克、卡车、弹药和人员能够直接从海上大规模登陆。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这些人工港共计输送了超过270万吨物资、50多万人和10万辆军车,极大地推动了战事进展。
1980年代,美国发展了一种名为JLOTS(Joint Logistics Over-the-Shore)的军事海上运输系统,大多数都用在无港口地区的快速登陆与补给,紧急状况下的灾难救援(如飓风灾害后重建物资运输),军事战备物资的快速部署(如伊拉克战争期间的海上补给)。
伊拉克战争期间,JLOTS系统开始实际应用。在作战高峰期,美军每天可通过该系统运送数千辆军车和上万吨补给物资。显示了浮动码头在远程战场环境中的战略价值。
近期,美军在加沙地带短暂部署了一座浮动码头,以帮助向当地运送救援物资。但该码头一度因恶劣天气损坏,暴露了浮动码头对恶劣气候的脆弱性。这促使各国考虑怎么改进浮动码头的稳定性,例如采用更坚固的结构设计和更灵活的部署方式。
中国对浮动码头的研究已有十多年历史,并进行了广泛应用。2010年前后,中国在南海多座岛礁开展填海造陆工程,使用了半潜式浮动平台来运送建筑材料。这些浮动码头类似于JLOTS系统,在没固定港口的情况下,可灵活对接大型运输船只。
如今,浮动码头系统从二战时期的人工港,到现代美军的JLOTS体系,再到中国最新的千斤顶驳船,慢慢的变成了一种多功能的海上支援工具。它不但可以服务于军事后勤,在海洋开发、国际救援、应急响应等领域同样具备极其重大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79米徐杰又成“小外援”:轰25+11+6广东最稳 连场20+5定海神针
iQOO Z10 Turbo系列再次被确认:真机已现身,性能配置也已清晰
iQOO Neo10s再次被确认:2K屏幕+骁龙芯片,金属中框也有望到来!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