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扩建潮来了谁是中国第一强港?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将投资约65亿元建设佛渡作业区一期工程,计划2025年10月开工,预计2027年12月建成投产、2030年12月达产。
这意味着,继去年10月宁波港梅山港区6号至10号集装箱码头工程建成后,宁波港将迎来再度扩容。
2023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单从规模指标来看,宁波舟山港已经是世界一流大港。但从大港到强港,宁波舟山港还需补上盈利短板。
从港航业核心业务集装箱货运看,招商证券研报表示,国内主要港口企业集装箱业务平均毛利率约为43%。而2024年上半年,宁波港集装箱装卸及相关业务毛利率仅为37.14%。新码头扩建计划后,宁波舟山港能否有机会逐步提升利润水平?
放大来看,除宁波舟山港外,全国沿海城市都在掀起港口扩建潮。新一轮扩建潮后,我国大港格局又将如何变化?
此次宁波舟山港新码头扩建工程位于舟山市六横佛渡岛西北侧,拟建设2个20万吨级集装箱船停靠泊位,最大可靠泊2.4万标准箱集装箱船,设计年吞吐量200万标准箱。
宁波舟山港自身货运数据可当作印证: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宁波港”)业绩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74亿吨,同比增长2.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19.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8%。
同期,宁波舟山港实现营业收入144.42亿元,同比增长16.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33亿元,同比增长1.43%。
对于营收增长,宁波港强调了两个原因,集装箱装卸及相关业务板块业务量增加,和汽车贸易业务量增加促使的板块营收增长。
若进一步深究,本轮宁波舟山港扩建重点在于布局集装箱业务。宁波舟山港表示,这一投资将有利于满足长江经济带地区日渐增长的运输需求,特别是提升该港口处理大型集装箱船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随着第二个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梅山港区全面投运,宁波舟山港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双千万级集装箱单体泊位群的港口。
发力集装箱业务,也符合浙江省的战略方向。浙江《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2027年,该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集装箱海铁、江海河联运规模翻番。
2023年中国港航船企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宁波港的归母净利润(46.68亿元)仅约为上港集团(132亿元)的1/3,也略低于青岛港(49.23亿元)。
到2024年上半年,宁波港的归母净利润同比涨幅(1.43%)仍低于上港集团(14.85%)和青岛港(3.05%)。这显然与宁波港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的地位不符。
关于强港,港航业内有个通俗标准,“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在核心指标集装箱业务上,2024年上半年,宁波港集装箱装卸及相关业务毛利率为37.14%。
同期,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上港集团,集装箱板块毛利率为46.65%;青岛港集装箱处理及配套服务毛利率甚至高达79.13%。招商证券研报称,国内主要港口企业集装箱业务平均毛利率约为43%,宁波港相关业务毛利率也低于这一水平。
在中国的港口群里,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华北地区,港口众多,并且港口间的协调联动较差,导致竞争大于合作。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我们,长三角港口群存在过度竞争的现象,客观影响了宁波舟山港的利润水平。
远洋货轮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装卸货物(无人机照片,2024年4月2日摄)。图片来自:新华社
拥有超大规模,宁波舟山港实际难以被一般港口影响。重点是,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间的直线公里。
交通运输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3475万、2612万标箱,分别位于全国第一、第二位。
曾刚进一步表示,两港在货源争夺上的冲突尤为显著。上海港的集装箱业务需求大多数来源于于本地市场,多为高端服务业,优质客户更多,货运附加值更高。
而宁波舟山港仅靠本地需求不足以支撑起港口的货运规模,集疏运基本的建设、港航服务能力上也不如上海港,只能退而向外承接浙江乃至安徽、河南、江西等内陆省份中低端的货运业务,总体以走量为主,附加值和利润率自然也低一些。
但比较运输方式,两者存在差异化的发展路线。上海港参股了长江沿岸的主要港口,在水水联运上优势突出;宁波港离铁路更近,发展铁水联运的条件更好。
因此,曾刚认为,修建新码头将为带来宁波舟山港更先进的硬件条件,提升其集装箱业务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改善企业的营收和利润水平。
但能否成为下一个“洋山港”,或是促使浙江省达成4000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目标,曾刚表示担忧。在曾刚看来,随着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海运市场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态势。
长三角两大龙头港口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只有减少过度竞争,通过组建业务经营联盟、跨区域股份合作等方式,才能促进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港口发展。
2019年,上港集团与浙江省海港集团签署《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浙江省海港集团以现金50亿元人民币,对上港集团全资子公司盛东公司做增资,增资后持有盛东公司20%股权。此后沪浙联手开发小洋山北侧。
2020年1月和8月,上港集团分别以37亿元和29亿元,认购宁波舟山港非公开发行的股份。
今年上半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5.6亿吨,同比增长4.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亿标箱,同比增长8.5%。
海运增长的同时,港口建设步履不停,上半年,我国新增7座大型自动化码头,已建和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
根据公开报道,上海港、广州港、深圳港、青岛港、天津港、大连港等一批码头项目都在建设中。
但南北城市新建港口侧重点则不一样。宁波、上海、深圳等南方城市,新建港口多围绕集装箱码头建设;青岛、天津为首的北方城市,多围绕矿石、原油码头展开。
当新一轮港口扩建潮拉开帷幕,曾刚也提到了一些现实问题。曾刚算了笔经济账,新的港口意味着更深的航道、更结实的码头、更大的设备,造价不菲,但国内港航运输的需求短期内不见得能匹配得上。
在曾刚看来,我国在港机设备、建设能力、市场规模、货运吞吐量方面已经占据明显优势。一个例子是,在2023年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中,分别占8席和7席。
然而,纵观全球,港口“吞吐量为王”的模式已难以支撑长远发展,未来竞争既要看体量,更要看质量。
以宁波舟山港为例,2024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数据显示,宁波舟山排名全球第八。榜单前五分别是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和迪拜。
与世界一流强港相比,港航服务正是宁波舟山港的“软肋”。港航界流传着一个段子:“宁波数箱子、香港数单子、伦敦数票子”,形象地概括了不同港口在价值链中存在的差距。宁波舟山港的港航服务集中在装卸、运输、货代等低附加值环节,被业内称为“收过路费”。
宁波舟山港只是一个缩影,对标世界一流,我国港口的服务范围多数仍停留在货物装卸等相关环节,而未充分的发挥资源聚集的平台功能。
曾刚表示,港口作为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不能只满足于“收过路费”。我国沿海港口群应从规模增长转向内涵提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实现航运、贸易、金融要素的产业化集聚、集群化发展,最终提升在全球海运产业中的话语权。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