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武宣:下好协同发展一盘棋
在来宾港武宣港区龙丛作业区,数艘3000吨级的船舶在泊位中等待集装箱装卸。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于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部署,就是更看重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求各条块、各方面、各层级更看重协同配合。
协同,“协”的是各方,“同”的是目标。抓好协同,就要把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充分汇聚,只要把点滴之力聚集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奋勇向前的力量。
近年来,来宾武宣县坚持“工业强县”发展的策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通过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协同,促进产业、服务协同,更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1月,来宾武宣县园区入驻企业累计196家、规模以上企业13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27亿元,同比增长14.7%,均位居来宾市县域园区首位。
为强化政策协同,确保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整体性,防止政策冲突或执行不力,武宣县创新开展了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
据武宣县委书记雷应天介绍,该县将县工业园区党工委、县工管委、县港产城融合发展办公室实行“三块牌子、一个机构、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并将县投资促进局党支部并入园区党工委,设立统一的园区管理机构,实现“大经济运行”“大招商平台”“大综合行政”的深度协同。同时,成立园区直属国有企业,承担融资、建设、运营三大职能,执行港产城融合发展和招商项目招引、落地、建设一体化服务。
这一“管委+公司”的运行模式,既发挥管委会在规划引导、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职能优势,又让运营公司在市场中积极探索创新,明确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对探索解决园区管理体制不顺畅、市场运作不灵活、产业服务不全面等问题,是一次有益尝试。
岁末年初,记者来到武宣县工业园区东融产业园看到,项目一期的数栋标准厂房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不时有货物运输车辆出入,生产秩序井然;一旁的项目二期,厂房建设如火如荼,塔吊挥舞着巨臂,机械设备隆隆运转,工人有条不紊地作业。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也同步进行,目前桂中武谷优品乡村振兴产业及武宣县肯特智能制造产业已相继落户东融产业园。”武宣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覃耀财说,根据统一管理机构的规划,东融产业园将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零配件、消费品加工、家电等轻工类产业为主。
覃耀财介绍,在统一管理机构统筹下,以东融产业园为代表的整个武宣县工业园,在标准厂房、研发中心、公寓楼,以及给排水、消防、供配电、通信、绿化、道路等方面的建设均稳步推进。同时,连通武宣港的城市次干路黔东大道也在修建中,港产城融合加速推进。
园区生产忙,如何高效地输入原材料、输出产成品,对工业经济的高效运转意义重大。作为自治区东融先导县,武宣县协同公路、航运等有关部门,以来宾港武宣港区龙从作业区为基础,为周边工业园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带动腹地及后方产业园经济稳步的增长,将该县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水上交通枢纽。
在龙从作业区,记者发现,数艘3000吨级货船正在泊位中等待,载着集装箱的货车稳稳驶入。轨道式起重机精准地将集装箱抓起,吊运上船,集装箱全程不落地。
“相比以前的先卸货再装船,这里全程不落地,不但实现了当天装船当天出发,还能省下60元/箱的装卸费。按每船100个集装箱计算,仅此一项即可为客户节省运费6000元/船。”作业区负责人武修喜介绍,作业区还提供将货物从陆路运到港口并装箱从水路运至大湾区的多式联运,实现从厂门到目的地的一站式物流服务。
政策协同能够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通过土地、原材料、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的配套协同,规划专门的产业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通过企业间的沟通协作,提高集群的管理、技术、人才水平,提升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武宣县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8.25%,为木材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该县累计投资140亿元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包括进港大道主干道、横五路等多条次干路、武宣港龙从作业区等,畅通了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外销的物流通道。
在此基础上,武宣县在工业园中规划建设了绿色家具家居产业园,围绕绿色家居产业链,逐步打造形成“原材料生产基地—人造板材—高端绿色家居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在产业园中的广西群益新材料有限公司约三个纵向排列篮球场大小的生产车间内,一套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各种规格的原木从林场运来后,削片、刨片、制胶、铺装、连续平压等工序全程自动完成,现场仅有一名技术工人监控设备正常运行情况。
“板材制造上承原木生产,下接家具企业,在产业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024年5月28日首板下线以来,我们产能稳步提升,目前每天的刨花板产量能达2000立方米,平铺成直线公里,相当于武宣到柳州的距离。”公司CEO朱小芝自豪地说。
武宣县经贸、科技等部门联合推出鼓励创新政策包,通过设立专项研发基金、争取科研项目等措施,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牵头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群益新材料公司攻克木材干燥、板材胶合等关键技术难题,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我们的刨花板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的特点。高强度支持板材的长度达到2.745米,相比同类产品的2.44米,可以实现一门到顶(一片板即可制成衣柜的一个面),大幅减少了下游家具企业的生产工序;低密度则减轻了产品重量,节约了运输成本。”朱小芝说,得益于技术优势,公司的成为索菲亚、欧派等家具龙头企业的供应商,2024年产值约为2亿元。
在以群益新材料公司为代表的木材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武宣绿色家具家居产业园已建成生态胶合板超360万立方米、生态家具板超100万立方米、锯材超200万立方米等产业规模,于2024年获认定为自治区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政策协同可以使各部门的政策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当各部门协同出台有利于实体经济的政策时,可以形成服务实体经济的合力,为企业的进驻与发展保驾护航。
已成功在东融产业园落户的广西创科电子有限公司,是武宣肯特智能制造业产业项目签约10个企业中落户的第一家企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市场,正吸引其上下游企业或相关配套企业前来投资落户。
“在项目谈判和建设过程中,大到新购设备补贴、厂房装修补贴等政策问题,小到供电变压器的移交、招工等细节问题,我们都与工管委反映,随后相关部门迅速反应,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武宣县的营商环境令人印象深刻。”创科电子总经理周耿涛介绍,该公司一期投资5亿元,租赁约6万平方米厂房,去年3月入驻,7月投产,用时仅4个月。“优质的营商环境给了我们很大信心,目前,公司下游合作伙伴也已入驻园区,成立了广西创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展LED灯珠生产。今年将有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伙伴入驻,共同把武宣产业智能电子产业做大做强。”
“我们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联合相关部门,按照项目专班化、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协同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确保重点项目按照时序进度扎实推进。”武宣县经贸局副局长蒙国脑介绍。
位于武宣工业园黔江工业园区的广西新福兴钙科技绿色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工地,挖掘机轰鸣开挖,切割机在切钢筋,工人在浇筑地基,厂房的主体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即将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该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主要建设钙科技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年产500万吨重质碳酸钙粉、100万吨纳米级碳酸钙等配套下游产业链深加工项目。
“招商时,武宣县给了5亿吨的石灰石及白云石配套资源。项目落地后,专班积极提供指引,使我们顺利完成了征山征地工作,其中一座矿山已于去年完成出让,有力保障了项目按时投产。厂区建设过程中的用电、用水等要素保障也得到及时甚至提前解决。”新福兴公司项目负责人何家荣介绍,项目报批报建过程中,县里成立了工作专班,县委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工管委、经贸、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同步参与推进项目建设,随时处理遇到的问题,项目预计今年6月即可投产。
随着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创新,以及一系列标准厂房、进港大道、港口码头等重大配套基础设施,武宣县工业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该市较2021年,在工业行业结构占比、规模以上企业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县域经济贡献率实现了“五个翻一番”。(记者 李晟 武宣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向国华 何建钰 文/图)
在来宾港武宣港区龙丛作业区,数艘3000吨级的船舶在泊位中等待集装箱装卸。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于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部署,就是更加注重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求各条块、各方面、各层级更加注重协同配合。
协同,“协”的是各方,“同”的是目标。抓好协同,就要把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充分汇聚,只要把点滴之力聚集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奋勇向前的力量。
近年来,来宾武宣县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通过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协同,促进产业、服务协同,更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1月,来宾武宣县园区入驻企业累计196家、规模以上企业13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27亿元,同比增长14.7%,均位居来宾市县域园区首位。
为强化政策协同,确保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整体性,避免出现政策冲突或执行不力,武宣县创新开展了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
据武宣县委书记雷应天介绍,该县将县工业园区党工委、县工管委、县港产城融合发展办公室实行“三块牌子、一个机构、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并将县投资促进局党支部并入园区党工委,设立统一的园区管理机构,实现“大经济运行”“大招商平台”“大综合行政”的深度协同。同时,成立园区直属国有企业,承担融资、建设、运营三大职能,执行港产城融合发展和招商项目招引、落地、建设一体化服务。
这一“管委+公司”的运行模式,既发挥管委会在规划引导、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职能优势,又让运营公司在市场中积极探索创新,明确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对探索解决园区管理体制不顺畅、市场运作不灵活、产业服务不全面等问题,是一次有益尝试。
岁末年初,记者来到武宣县工业园区东融产业园看到,项目一期的数栋标准厂房已投入使用,不时有货运车辆出入,生产秩序井然;一旁的项目二期,厂房建设如火如荼,塔吊挥舞着巨臂,机械设备隆隆运转,工人有条不紊地作业。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也同步进行,目前桂中武谷优品乡村振兴产业及武宣县肯特智能制造产业已相继落户东融产业园。”武宣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覃耀财说,根据统一管理机构的规划,东融产业园将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零配件、消费品加工、家电等轻工类产业为主。
覃耀财介绍,在统一管理机构统筹下,以东融产业园为代表的整个武宣县工业园,在标准厂房、研发中心、公寓楼,以及给排水、消防、供配电、通信、绿化、道路等方面的建设均稳步推进。同时,连通武宣港的城市次干路黔东大道也在修建中,港产城融合加速推进。
园区生产忙,如何高效地输入原材料、输出产成品,对工业经济的高效运转意义重大。作为自治区东融先导县,武宣县协同公路、航运等有关部门,以来宾港武宣港区龙从作业区为基础,为周边工业园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带动腹地及后方产业园经济增长,将该县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水上交通枢纽。
在龙从作业区,记者注意到,数艘3000吨级货船正在泊位中等待,载着集装箱的货车稳稳驶入。轨道式起重机精准地将集装箱抓起,吊运上船,集装箱全程不落地。
“相比以前的先卸货再装船,这里全程不落地,不但实现了当天装船当天出发,还能省下60元/箱的装卸费。按每船100个集装箱计算,仅此一项即可为客户节省运费6000元/船。”作业区负责人武修喜介绍,作业区还提供将货物从陆路运到港口并装箱从水路运至大湾区的多式联运,实现从厂门到目的地的一站式物流服务。
政策协同能够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通过土地、原材料、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的配套协同,规划专门的产业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通过企业间的沟通协作,提高集群的管理、技术、人才水平,提升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武宣县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8.25%,为木材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该县累计投资140亿元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包括进港大道主干道、横五路等多条次干路、武宣港龙从作业区等,畅通了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外销的物流通道。
在此基础上,武宣县在工业园中规划建设了绿色家具家居产业园,围绕绿色家居产业链,逐步打造形成“原材料生产基地—人造板材—高端绿色家居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在产业园中的广西群益新材料有限公司约三个纵向排列篮球场大小的生产车间内,一套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各种规格的原木从林场运来后,削片、刨片、制胶、铺装、连续平压等工序全程自动完成,现场仅有一名技术工人监控设备运行情况。
“板材制造上承原木生产,下接家具企业,在产业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024年5月28日首板下线以来,我们产能稳步提升,目前每天的刨花板产量能达2000立方米,平铺成直线公里,相当于武宣到柳州的距离。”公司总经理朱小芝自豪地说。
武宣县经贸、科技等部门联合推出鼓励创新政策包,通过设立专项研发基金、争取科研项目等措施,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群益新材料公司攻克木材干燥、板材胶合等关键技术难题,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我们的刨花板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的特点。高强度支持板材的长度达到2.745米,相比同种类型的产品的2.44米,能轻松实现一门到顶(一片板即可制成衣柜的一个面),大幅度减少了下游家具企业的生产工序;低密度则减轻了产品重量,节约了运输成本。”朱小芝说,得益于技术优势,公司的成为索菲亚、欧派等家具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供应商,2024年产值约为2亿元。
在以群益新材料公司为代表的木材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引领下,武宣绿色家具家居产业园已建成生态胶合板超360万立方米、生态家具板超100万立方米、锯材超200万立方米等产业规模,于2024年获认定为自治区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政策协同可以使各部门的政策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当各部门协同出台有利于实体经济的政策时,能形成服务实体经济的合力,为企业的进驻与发展保驾护航。
已成功在东融产业园落户的广西创科电子有限公司,是武宣肯特智能制造业产业项目签约10个企业中落户的第一家企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市场,正吸引其上下游企业或相关配套企业前来投资落户。
“在项目谈判和建设过程中,大到新购设备补贴、厂房装修补贴等政策问题,小到供电变压器的移交、招工等细节问题,我们都与工管委反映,随后相关部门迅速反应,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武宣县的营商环境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创科电子总经理周耿涛介绍,该公司一期投资5亿元,租赁约6万平方米厂房,去年3月入驻,7月投产,用时仅4个月。“优质的营商环境给了我们很大信心,目前,公司下游合作伙伴也已入驻园区,成立了广西创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展LED灯珠生产。今年将有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伙伴入驻,共同把武宣产业智能电子产业做大做强。”
“我们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联合有关部门,按照项目专班化、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协同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明显问题,确保重点项目按照时序进度扎实推进。”武宣县经贸局副局长蒙国脑介绍。
位于武宣工业园黔江工业园区的广西新福兴钙科技绿色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工地,挖掘机轰鸣开挖,切割机在切钢筋,工人在浇筑地基,厂房的主体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即将进入设施安装阶段。该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主要建设钙科技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年产500万吨重质碳酸钙粉、100万吨纳米级碳酸钙等配套下游产业链深加工项目。
“招商时,武宣县给了5亿吨的石灰石及白云石配套资源。项目落地后,专班积极提供指引,使我们顺利完成了征山征地工作,其中一座矿山已于去年完成出让,有力保障了项目按时投产。厂区建设过程中的用电、用水等要素保障也得到及时甚至提前解决。”新福兴公司项目负责人何家荣介绍,项目报批报建过程中,县里成立了工作专班,县委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工管委、经贸、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同步参与推进项目建设,随时处理遇到的问题,项目预计今年6月即可投产。
随着管理体制机制的一直在优化创新,以及一系列标准厂房、进港大道、港口码头等重大配套基础设施,武宣县工业园区承载力慢慢地加强,产业集聚力不断的提高。“十四五”期间,该市较2021年,在工业行业结构占比、规模以上企业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县域经济贡献率实现了“五个翻一番”。(记者 李晟 武宣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向国华 何建钰 文/图)